[fā lóng zhèn kuì]
【解释】:聩:耳聋。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
【出自】: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
【示例】:出了匕首、投枪,也还有~的木铎,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。 ◎茅盾《联系实际、学习鲁迅》
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唤醒麻木的人
[fā lóng zhèn kuì]
[fā lóng zhèn kuì]
[fā lóng zhèn kuì]
鲁迅有感于中国人民愚昧和麻木,很需要做发聋振聩的启蒙工作,于是他放弃学医,改用笔来战斗。
当年鲁迅先生利用手中的笔杆写出了发聋振聩的绝世之作。
他这篇文章一刊登出来,立即收到了发聋振聩的效果。
鲁迅的文章常能发聋振聩。
清脆的声音发聋振聩,霎时间一扫阴霾
这一记灌篮发聋振聩,连文祥也是点头称赞。
远处离老远就听到了,练武的声音发聋振聩,听起来就要人感觉心潮澎湃,可见练武人之多。
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喝喊,随即纷纷叫嚷不休,声响发聋振聩,势如雷霆万钧以待发号。
这种情况下,忽地冒出一篇陶尚行的文章,仿佛一声春雷,令人发聋振聩。
这篇文章写得是气势磅礴、发聋振聩。
尽管它缺乏发聋振聩的启示,但是这份日记仍然是有益的。
[fā lóng zhèn kuì]
醍醐灌顶 [tí hú guàn dǐng]
醍醐:酥酪上凝聚的油。用纯酥油浇到头上。佛教指灌输智慧,使人彻底觉悟。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。也形容清凉舒适。
当头棒喝 [dāng tóu bàng hè]
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,促他醒悟。比喻严厉警告,促使人猛醒过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