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shā chǎng]
亦作“ 沙塲 ”。
1.平坦的沙地。 三国 魏 应璩 《与满公琰书》:“高树翳朝云,文禽蔽緑水。沙场夷敞,清风肃穆,是京臺之乐也。” 晋 成公绥 《洛禊赋》:“临清流,坐沙场,列罍樽,飞羽觴。”
指沙漠。
唐 李咸用 《送山月》诗:“雪压塞尘清,鵰落沙场阔。” 明 李梦阳 《送李帅之云中》诗:“沙塲缓轡行射鵰,秋草满地单于逃。” 清 孙枝蔚 《明妃词》:“嫁向沙塲容易老,君王岁岁愿防边。”
指战场。
唐 祖咏 《望蓟门》诗:“沙塲烽火连胡月,海畔云山拥 蓟城 。” 元 朱凯 《昊天塔》第四折:“ 杨延景 全忠全孝,捨性命苦战沙场。”《古今小说·葛令公生遣弄珠儿》:“ 唐 兵被 梁 家杀得七零八落,走得快的,逃了性命;略迟慢些,就为沙场之鬼。” 陈登科 《赤龙与丹凤》第一部十九:“ 潘汉五 血洗 纪家村 , 纪怀仁 一家烧死八口,还有 纪怀仁 、 纪怀礼 、 再奎 等三人战死在沙场。”
[shā chǎng]
[shā chǎng]
[shā chǎng]
吴爷爷是久经沙场的老红军战士。
[shā chǎng]
疆场 [jiāng chǎng]
战场:驰骋~。
战地 [zhàn dì]
两军交战的地区,也用于比喻:~医院。参赛队已大半抵达~。
战场 [zhàn chǎng]
敌对双方作战活动的空间。一般分陆战场、海战场、空战场和太空战场。大规模战争通常有若干个按地区划分的相对独立的战场,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欧洲战场、北非战场、太平洋战场,中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有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华中、华东等战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