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chǐ lěng]
耻笑。因笑则张口,牙齿会感到冷,故称。
《南齐书·孝义传·乐颐》:“人咲 褚公 ,至今齿冷。” 唐 司空图 《南北史感遇》诗之二:“ 江 南不有名儒相,齿冷 中原 笑未休。” 清 郑燮 《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》:“近日写字作画,满街都是名士,岂不令 诸葛 怀羞,高人齿冷?” 方志敏 《可爱的中国·清贫》:“但我说出那几件‘传世宝’来,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!”
[chǐ lěng]
[chǐ lěng]
[chǐ lěng]
这人过河拆桥,真令人齿冷!
[chǐ lěng]
讥笑 [jī xiào]
讥讽和嘲笑:别人有缺点要热情帮助,不要~。
齿寒 [chǐ hán]
1.牙齿外露而寒。比喻有外忧。《穀梁传·僖公二年》:“语曰:脣亡则齿寒,其斯之谓与。”《旧唐书·田弘正传》:“自 弘正 归国,幽、恆、鄆、蔡 有齿寒之惧。”《新唐书·窦建德传》:“二国兵不解,唐 彊 郑 弱,势必举 郑,郑 灭则大 夏 有齿寒之忧。”参见“脣亡齿寒”。
2.齿酸。宋 孙艤《菩萨蛮·落梅》词:“一点著枝酸,吴姬 先齿寒。”
心寒 [xīn hán]
失望而又痛心。
[chǐ lěng]
热络 [rè luò]
见“热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