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tóu chéng]
投献诚心。
南朝 宋 颜延之 《范连珠》:“盖闻匹夫履顺,则天地不违;一物投诚,则神明可交。” 唐 李商隐 《同州任侍御上崔相公启》:“感恩抚己,誓志投诚,仰维辉光,终赐埏埴。” 宋 周煇 《清波杂志》卷八:“ 方务德 侍郎帅 绍兴 赴召,士人 姚某 以书投诚。” 鲁迅 《华盖集·并非闲话(三)》:“我并没有在 吕纯阳 祖师门下投诚过。”
归附,归顺。
清 李渔 《比目鱼·谲计》:“这一省的大小官儿,都知道他有些见识,闻得他降了,自然个个投诚,人人纳欵。” 清 刘献廷 《广阳杂记》卷一:“ 臺湾 郑克塽 投诚后,设 臺湾 一府。” 魏巍 《东方》第五部第十一章:“有一个 李 伪军的参谋向我投诚。”
[tóu chéng]
[tóu chéng]
[tóu chéng]
为着确保城乡治安,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,一切散兵游勇,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。
[tóu chéng]
屈服 [qū fú]
对外来的压力妥协让步,放弃斗争:~投降。也作屈伏。
折服 [zhé fú]
1.说服;使屈服:强词夺理不能~人。艰难困苦~不了我们。
2.信服:令人~。大为~。
降服 [xiáng fú]
投降屈服:缴械~。
征服 [zhēng fú]
1.用武力使(别的国家、民族)屈服。~洪水。
2.(意志、感染力等)使人信服或折服:艺术家的精彩表演~了观众。
投降 [tóu xiáng]
战争中,一方停止武装对抗,并放下武器,向敌方屈服。也泛指在敌对双方的斗争中放弃原来的立场,投向对方。
[tóu chéng]
诈降 [zhà xiáng]
假投降。
抵抗 [dǐ kàng]
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:奋力~。~敌人入侵。
反抗 [fǎn kàng]
用行动反对;抵抗:~精神。~侵略。哪里有压迫,哪里就有~。
对抗 [duì kàng]
1.对立起来相持不下:阶级~。不能对同志的批评抱~情绪。
2.抵抗:武装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