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询
释义 词典释义:
百姓
时间: 2024-09-15 09:01:24
[bǎi xìng]

百姓

中国早期社会只有贵族有姓,因此称百官之族为百姓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平章百姓。” 战国以后泛指平民。

  • [bǎi xìng]

    • 中国早期社会只有贵族有姓,因此称百官之族为百姓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平章百姓。” 战国以后泛指平民。

  • [bǎi xìng]

    • 百官。

    • 《书·尧典》:“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” 孔 传:“百姓,百官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官不易方,而财不匱竭;求无不至,动无不济;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,是利之内也。”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此五义者既成於上,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。” 清 陈鳣 《对策》:“古所谓百姓即百官,故《尧典》或与黎民对言,或与四海对言,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。” 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:“百姓是怎样一种人呢? 盘庚 说他们是共同掌管政治的旧人,是邦伯、师长、百执事(百官、百工)之人。”

    • 人民;民众。

    • 《书·泰誓中》:“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此‘百姓’与下‘百姓懔懔’皆谓天下众民也。”《论语·颜渊》:“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?百姓不足,君孰与足?” 宋 孔平仲 《孔氏谈苑·元旦占候》:“又云:‘芒种雨,百姓苦。’盖芒种须晴明也。” 明 高启 《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》:“春风三月满京华,肯入寻常百姓家。” 杨朔 《昨日的临汾》:“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:有驼背的老人,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,顽皮的小孩,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。”

[bǎi xìng]
  •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,黎民百姓流离失所,不得安宁。

[bǎi xìng]
  • 庶民 [shù mín]

    百姓:王子犯法,与~同罪。

  • 苍生 [cāng shēng]

    古指老百姓。

  • 子民 [zǐ mín]

    1.爱护人民;治民。

    2.人民、百姓;治下的百姓。

  • 黎民 [lí mín]

    古代泛指民众。

  • 遗民 [yí mín]

    指改朝换代后仍然留恋前一朝代的人。也指大灾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。

  • 公民 [gōng mín]

    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,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。

  • 人民 [rén mín]

    百姓;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:~群众。造福~。为~服务。

  • 匹夫 [pǐ fū]

    1.一个人,泛指平常人:国家兴亡,~有责。

    2.指无学识、无智谋的人(多见于早期白话):~之辈。

  • 平民 [píng mín]

    1.阶级社会中除享有特权的统治阶级以及奴隶、农奴以外的人。

    2.普通的人:~百姓。

  • 国民 [guó mín]

    1.公民。作为法律名词,多数国家用“公民”,仅少数国家用“国民”,如日本。

    2.国人;本国的人民。

[bǎi xìng]
  • 官吏 [guān lì]

    旧时在政权机构里管理国家事务的人。

  • 国君 [guó jūn]

    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