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dài duò]
亦作“ 怠堕 ”。亦作“ 怠墯 ”。懈怠,懒惰。
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朝夕处事,犹恐忘先人之业,况有怠惰,其何以避辟。”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 南夷 之君, 西楚 之长,常效贡职,不敢怠堕。”《周书·苏绰传》:“若有游手怠惰,早归晚出,好逸恶劳,不勤事业者……罪一劝百。”《元代白话碑集录·安邑长春观道教真人札碑》:“仰本观 李志玉 等将前项葡萄园子务要在意看守,精懃起架,勿令分毫怠堕荒废。” 李劼人 《死水微澜》第五部分十:“徒以使人心习于小巧,安于怠惰。”
松弛。
《素问·风论》:“脾风之状多汗,身体怠墯,四支不欲动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七二回:“这两日 凤姐儿 声色怠惰了些,不似往日一样。”
[dài duò]
[dài duò]
[dài duò]
年轻的朋友们!千万不要总是明日复明日地因循怠惰下去了,要知道时不再来,那逝去的岁月就将永远地逝去了!
[dài duò]
懈怠 [xiè dài]
松懈懒惰:对工作尽心竭力,从不~。
疏懒 [shū lǎn]
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:~成性。
荒疏 [huāng shū]
(学业、技术)因平时缺乏练习而生疏:因病休学,功课都~了。
懒怠 [lǎn dai]
1.懒惰。
2.没兴趣;不愿意(做某件事):身体不好,话也~说了。
怠懈 [dài xiè]
亦作“怠解”。懈怠;松懈。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张良 曰:‘此独其将欲叛,恐其士卒不从,不如因其怠懈击之。’”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二年正月,以州牧位三公,刺举怠解。”颜师古 注:“解,读曰懈。”《南史·王华传》:“奴子怠懈,行不及我。”明 方孝孺《省躬殿铭》:“下察民情,上祇天戒,咸省诸躬,无时怠懈。”
懒散 [lǎn sǎn]
形容人精神松懈,行动散漫;不振作:他平时~惯了,受不了这种约束。
懒惰 [lǎn duò]
不爱劳动和工作;不勤快:这人太~了,在家里什么事都不愿意干。
[dài duò]
勤勉 [qín miǎn]
勤奋:工作~。~学习。
勤恳 [qín kěn]
勤劳而踏实:~地劳动。勤勤恳恳地工作。
用功 [yòng gōng]
1.努力学习:他正在图书馆里~。
2.用的工夫多;花的力气大:读书很~。
奋勉 [fèn miǎn]
振作努力。
勤奋 [qín fèn]
不懈地努力(工作或学习)。
辛勤 [xīn qín]
辛苦勤劳:~耕耘。
勤劳 [qín láo]
努力劳动,不怕辛苦:~致富。~勇敢的人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