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询
释义 词典释义:
名义
时间: 2025-04-08 01:44:19
[míng yì]

名義

1.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:这件事是以我个人的~做的,与其他人无关。2.表面上;形式上(后面多带“上”字):她~上是总管,实际上却什么都不管。

  • [míng yì]

    • 1.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:这件事是以我个人的~做的,与其他人无关。

    • 2.表面上;形式上(后面多带“上”字):她~上是总管,实际上却什么都不管。

  • [míng yì]

    • 名声与道义。

    • 《韩非子·诡使》:“官爵所以劝民也,而好名义、不进仕者,世谓之烈士。”《南史·袁粲传》:“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,但以名义至此耳。” 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沿袭》:“人生所享厚薄,各有定分。世有以智力取者,自谓己能,往往不顾名义。” 清 恽敬 《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》:“君之智力足以颠倒英豪,激扬权势,独於名义所在,一心专气以必赴之。”

    • 事物的名称和含义;事物立名的含义。

    • 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自序》:“而《繁露》之书,事物名义,悉所研极。” 清 俞樾 《春在堂随笔》卷十:“今人多诵《高王观世音经》,而莫能详其名义。” 徐特立 《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看事物》:“ 毛主席 对于名义很注意,在 江西 强调说人民是主人,政府官吏是公仆,这把人民和政府的关系弄清楚了。”

    • 名分;身分,资格。

    • 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十:“﹝ 严子陵 ﹞知 光武 为帝胄之英,名义甚正,所以激发其志气,而导之以除兇剪逆。”《明史·太祖纪赞》:“修人纪,崇风教,正后宫名义,内治肃清。” 老舍 《善人》:“ 穆女士 给她的名义是秘书。按说有这个名义,不给钱也满下得去。” 冰心 《寄小读者》十八:“船抵 西雅图 之前一两天,他们曾用全体名义,写一篇勉励 中国 学生为国家争气的话,揭贴在甲板上。”

    • 形式,表面。

    • 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六章四:“《扫荡报》本来是复兴社的机关报,但在名义上是属于行营政训处的。” 碧野 《没有花的春天》第四章:“名义上虽说是一个市镇,而居民却不到一百家。”

[míng yì]
  • 他经常假借公司的名义来招摇撞骗。

  • 以岁月的名义,照亮你体内小小的倔强和忧郁。

  • 能重名义,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。

  • 媒体名义上是自由的,虽然趋炎附势,而且常被官员骚扰。

  • 名义利率的调整与通货膨胀率是步调一致的。

  • 当你无法分辨欲望究竟是哪一种的时候,选择真爱,只不过是名义上要高尚些。

  • 我们以学校的名义向上级反映情况。

  • 教改实施之后,各类名义的大学便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地增加了很多。

  • 狐假虎威他总是接老师的名义做坏事。

  • 他凭借着做局长的权力,偃武修文,用妻舅的名义开了几个商店。

  • 诏书是以皇帝名义发布指令的专用文书。

  • 每个大队有一个卫生站以名义上的成本提供医疗服务。

  • 新闻记者不得借采访名义招揽广告。

  • 但也有可能金正恩只是在名义上被授意为继承者。

  • 于是,在人民的名义下,左派的最初理想就被抛弃了。

  • 我用个人名义以非官方途径通知了布拉伊达。

  • 有多少人以友谊的名义,爱着一个人,认为拥有,就是失去的开始。

  • 中国海监机构以同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实施海洋行政处罚。

  • 路竹会有超过四十名义工在整个部落内忙进忙出。

  • 甚有为日寇所利用,假借名义,作为掩护其阴谋活动的工具。

[míng yì]
  • 表面 [biǎo miàn]

    1.物体跟外界接触的部分:地球~。桌子~的油漆锃亮。

    2.外在的现象或非本质的部分:他~上很镇静,内心却十分紧张。

[míng yì]
  • 实际 [shí jì]

    1.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情况:一切从~出发。理论联系~。

    2.实有的;具体的:举一个~的例子来说明。~工作。~行动。

    3.合乎事实的:这种想法不~。计划订得很~。

  • 实质 [shí zhì]

    本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