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sú yǔ]
民间流传的说法。
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民人俗语曰‘即不为 河伯 娶妇,水来漂没,溺其人民’云。”
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。
《汉书·路温舒传》:“故俗语曰:‘画地为狱议不入,刻木为吏期不对。’”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三回:“既是没才的这们少,俗语説的好,‘物以稀为贵’,岂不是没才的到成了宝贝了吗?” 丁玲 《一九三一年春上海》之一:“那是因为‘主贤客来勤’。 萧云 几乎说出这句俗语来。”
方言土语。
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濡水》:“ 濡水 ……西北入 难河 。‘濡’、‘难’声相近, 狄 俗语讹耳。” 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杂说中》:“所以 晋 楚 方言、 齐 鲁 俗语,六经诸子载之多矣。” 朱光潜 《艺文杂谈·<但丁的“论俗语”>》:“他( 但丁 )所谓俗语,就是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( 拉丁 )相对立的各国人民大众所用的地方语言。”
指当地的习惯称呼。
《红楼梦》第五五回:“这厅上也有一处匾,题着‘补仁諭德’四字;家下俗语皆只叫‘议事厅儿’。”
[sú yǔ]
[sú yǔ]
[sú yǔ]
教师常用\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\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。
[sú yǔ]
俚语 [lǐ yǔ]
只在某一地区内通行的比较土俗的口语词。如北京土话中的“颠儿”(跑或溜的意思),上海话中的“勿搭界”(沾不上边的意思)。
俗谚 [sú yàn]
民间流传的,有较固定句型的,通俗浅显的格言式短语。晋 陶潜《答庞参军序》:“俗谚云:‘数面成亲旧。’况情过此者乎?”唐 张鷟《游仙窟》:“张郎 心专,赋诗大有道理。俗谚曰:‘心欲专,凿石穿。’诚能思之,何远之有!”沈从文《新湘行记》:“我很满意这次过渡的遇合,提起一句俗谚‘同船过渡,五百年所修’,聊以解嘲。”
鄙谚 [bǐ yàn]
俗语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鄙谚曰:‘长袖善舞,多钱善贾。’”汉 司马相如《上书谏猎》:“故鄙谚曰:‘家累千金,坐不垂堂。’”《资治通鉴·唐代宗大历二年》:“鄙谚有之:‘不痴不聋,不作家翁。’”章炳麟《訄书·订文》附《正名杂义》:“《礼》有‘追胥’,律令伪为‘缉捕’,而鄙谚谓‘俾睨侦伺’,犹存‘胥’语。”
俗话 [sú huà]
俗语。
[sú yǔ]
雅语 [yǎ yǔ]
指文学语言。与“俗语”相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