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shàn zì]
谓超越职权范围自作主张。
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:“而诸 吕 又擅自尊官,聚兵严威,劫列侯忠臣,矫制以令天下,宗庙所以危。” 唐 李德裕 《请密诏塞上事宜状》:“不受可汗指挥,擅自劫掠边界。”《元典章·刑部十四·伪》:“若捉事人擅自放脱,减犯人罪二等,受财者与犯人同罪。”《醒世恒言·李道人独步云门》:“中间的仙长大怒道:‘我分付你不许偷开北窗,你怎么违命擅自开了?’” 浩然 《艳阳天》第一二三章:“县委马上要派工作组去,这之前,对一切问题不要擅自处理。”
[shàn zì]
[shàn zì]
[shàn zì]
新兵小王擅自离队,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。
[shàn zì]
专断 [zhuān duàn]
1.应该会商而不会商,单独做出决定:~独行。
2.行为不民主:作风~。担任领导职务后,他变得十分~。
专擅 [zhuān shàn]
遇事不商量,不请示,不报告,擅自独断专行。
私自 [sī zì]
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,自己(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):~做出决定。这是公物,不能~拿走。
独自 [dú zì]
就自己一个人;单独地:~玩耍。就他一人~在家。
私行 [sī xíng]
1.任凭己意行事。《管子·法禁》:“私王官,私君事,去非其人而私行者,圣王之禁也。”《韩非子·有度》:“故当今之时,能去私曲就公法者,民安而国治;能去私行行公法者,则兵强而敌弱。”
2.官吏以私事出行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大夫私行出疆必请,反必有献。”郑玄 注:“私行,谓以己事也。”孔颖达 疏:“私行,谓非为君行也。疆,界也。既非公事,故宜必请也。”《公羊传·庄公二十七年》:“大夫不书葬,此何以书?通乎 季子 之私行也。”何休 注:“不以公事行曰私行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田畴传》:“今道路阻絶,寇虏纵横,称官奉使,为众所指名。愿以私行,其於得达而已。”
3.指个别行动。元 张可久《一枝花·湖上归》套曲:“吾二人此地私行,六一泉 亭上诗成。”
4.犹私访。《警世通言·李谪仙醉草吓蛮书》:“此事闻於他郡,都猜道朝廷差 李学士 出外私行观风考政,无不化贪为廉,化残为善。”清 昭槤《啸亭续录·牧庵相国》:“﹝ 牧庵 ﹞任 吴 抚时,擒获强暴,禁止奢侈,尝私行市井间访察民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