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询
释义 词典释义:
羽翼
时间: 2025-04-12 08:17:03
[yǔ yì]

羽翼

翅膀,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(多含贬义):~已成。

  • [yǔ yì]

    • 翅膀,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(多含贬义):~已成。

  • [yǔ yì]

    • 禽鸟的翼翅。

    • 《管子·霸形》:“寡人之有 仲父 也,犹飞鸿之有羽翼也。” 汉 严忌 《哀时命》:“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,又无羽翼而高翔。” 宋 苏轼 《谢秋赋试官启》:“翻然如畀之羽翼,追逸翮以并游;沛然如假之舟航,临长川而获济。” 太平天囯 洪大全 《临江仙》词:“几时舒羽翼,万里取长风。”

    • 指飞翔。

    • 唐 韦应物 《将往江淮寄李十九儋》诗:“如何不相见,羽翼有高卑。” 宋 王安石 《鸱》诗:“不知羽翼青冥上,腐鼠相随势亦高。”

    • 辅佐;维护。

    • 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:“﹝ 魏文侯 ﹞以私胜公,衰国之政也。然而名号显荣者,三士羽翼之也。” 高诱 注:“羽翼,佐之。” 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十三:“是説也,羽翼吾道,其功岂浅浅哉!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囯·天命诏旨书》:“又褒封 达 胞为 翼王 ,羽翼天朝。”

    • 指庇护。

    • 郭沫若 《恢复·黑夜和我对话》:“罪恶,都是在你的羽翼之下长成;你的话十分靠不住呀,你要晓得!”

    • 指辅佐的人或力量。

    • 汉 枚乘 《七发》:“独宜世之君子,博见强识,承间语事,变度易意,常无离侧,以为羽翼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 植 既以才见异,而 丁仪 、 丁廙 、 杨脩 等为之羽翼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姜维传》:“ 维 自以练西方风俗,兼负其才武,欲诱诸 羌 胡以为羽翼,谓自 陇 以西,可断而有也。” 唐 杜甫 《收京》诗之二:“羽翼怀 商 老,文思忆帝 尧 。” 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·<木刻纪程>小引》:“别的出版者,一方面还正在绍介 欧 美 的新作,一方面则在复印 中国 的古刻,这也都是 中国 的新木刻的羽翼。”

    • 党羽。

    • 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夫乘权藉势之人,子弟鳞集於朝,羽翼阴附者众。” 宋 司马光 《涑水记闻》卷八:“柔而易制者升为心腹,姦而可使者保为羽翼。” 清 李渔 《玉搔头·微行》:“只怕他羽翼众多,人心叵测。” 鲁迅 《两地书·致许广平四八》:“现在一调查,则他所安排的羽翼,竟有七人之多。”

[yǔ yì]
  • 这些年轻人虽然羽翼未丰,但个个壮志凌云。

[yǔ yì]
  • 爪牙 [zhǎo yá]

    爪和牙是猛禽、猛兽的武器。比喻坏人的党羽或替坏人出力办事的狗腿子。

  • 党羽 [dǎng yǔ]

    指某个派别或集团首领下面的追随者(含贬义)。

  • 同党 [tóng dǎng]

    1.党派或组织相同。

    2.指同一党派或组织里的人。

  • 翅膀 [chì bǎng]

    1.翅的通称。

    2.物体上形状或作用像翅膀的部分:飞机~。

  • 羽毛 [yǔ máo]

    1.鸟类身体表面所长的毛,有保护身体、保持体温、帮助飞翔等作用。

    2.鸟类的羽和兽类的毛,比喻人的名誉:爱惜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