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nóng lì]
我国古代历法之一。平年十二个月,大月三十天,小月二十九天,全年354天或355天(一年中哪个月大,哪个月小,年年不同)。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,所以在十九年中设置七个闰月,有闰月的年份全年十三个月(383天或384天,闰月在几月份也没有一定)。又根据太阳的位置,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,便于农事。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,六十年周而复始。俗称阴历。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 夏 代,所以又称夏历、旧历。
农业上使用的历书。
[nóng lì]
[nóng lì]
[nóng lì]
农历二月是春种的时节。
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,大家会吃粽子、赛龙舟来庆祝。
农历二月是春种的时节。
农历每个月都有不同的节气,比如立春、清明等。
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,它的日期是根据农历来算的。
农历九月是丰收的季节,农民们会收获稻谷、苹果等水果。
农历六月是夏季最热的时期,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。
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,人们会赏月、吃月饼来庆祝。
每年农历三月初三,人们会去登高赏景,庆祝清明节。
农历十月是小阳春,天气晴朗,适合户外活动。
农历三月是春暖花开的时候,人们会去郊外赏花、踏青。
农历十二月是寒冷的冬天,大家要注意保暖,穿厚厚的羽绒服。
农历的年份有十二个生肖,每个生肖代表不同的特征和寓意。
农历的元宵节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夜晚,人们团团圆圆地庆祝。
[nóng lì]
夏历 [xià lì]
见〔农历〕
阴历 [yīn lì]
1.历法的一类。以月亮的月相周期,即朔望月(29天12小时44分2.8秒)为1个月,大月30天,小月29天,12个月为1年,1年354天或355天。伊斯兰教历是阴历的一种。也叫太阴历。
2.见〖农历〗
旧历 [jiù lì]
即“农历”
[nóng lì]
公历 [gōng lì]
阳历的一种,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。通常所说的阳历即指公历。一年365天,分为十二个月,一、三、五、七、八、十、十二月为大月,每月31天,四、六、九、十一月为小月,每月30天,二月是28天。因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天5小时48分45秒(太阳年),所以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,闰年在二月末加一天,全年是366天。闰年的计算法是:公元年数能够用4整除的是闰年(如1960年),能够用100整除的是平年(如1900年),能够用100整除也能用400整除的是闰年(如2
年)。纪元是从传说的耶稣生年算起。也叫格里历。
新历 [xīn lì]
1.新订的历法。《晋书·律历志下》:“以今新历施于 春秋 之世,日蚀多在朔。”《新唐书·历志三上》:“开元 九年……詔僧 一行 作新历、推大衍数,立术以应之。”
2.新年历书。唐 李肇《翰林志》:“冬至岁酒,兔、野鸡,其餘时菓、新茗、瓜、新历,是为经制。”唐 王维《春中田园作》诗:“归燕识故巢,旧人看新历。”清 孙枝蔚《除夕》诗:“到眼惊新历,回头失故宫。”
3.辛亥革命后称公历为新历,农历为旧历。鲁迅《书信集·致姚克》:“上海 已渐温暖,过旧历年之情形,比新历年还起劲。”冰心《南归》:“我们又说:‘今夜是除夕,明天过新历年了,大家守岁罢。’”
公元 [gōng yuán]
国际通用的公历的纪元,是大多数国家纪年的标准,从传说的耶稣诞生那一年算起。我国从1949年正式规定采用公元纪年,同时继续保留使用农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