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lǒng tǒng]
形容物体上下部的大小形状没有显著的差别。
韦居安 《梅磵诗话》卷中引 宋 郑清之 《冬瓜》诗:“翦翦黄花秋后春,霜皮露叶护长生。生来笼统君休笑,腹内能容数百人。”
含糊;无分别。
清 王夫之 《读四书大全说·论语·公冶长篇一》:“仁、义、忠、孝,固无非性者,而现前万殊,根原一本,亦自不容笼统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五七:“‘我看不必分得太清楚了!’ 晓荷 随着别人想出来主意。‘事情总是笼统一点好!还有什么呢?’” 巴金 《团圆》:“‘首长,你不晓得?’ 小刘 诧异地反问道,‘这个活泼的年轻人不习惯叫我的名字,却喜欢笼统地称我做首长’。”
概括,不具体。
赵树理 《李有才板话》八:“在那种大会上讲话,只能笼统讲,不能讲得很透彻。” 杨沫 《谈<青春之歌>里的人物和创作》:“也许太笼统,不能满足同志们的愿望,但是我只好请求同志们原谅了。” 峻青 《秋色赋·张玉生》:“尽管这情况看起来还是十分笼统十分简单的,但却已经使我非常感动了。”
[lǒng tǒng]
[lǒng tǒng]
[lǒng tǒng]
时间有限,请你笼统地说一下自己的看法。
这篇文章写事太笼统,不明确,读起来就像雾里看花似的。
由于时间关系,对这篇课文的主题只能作一个笼统的讲解。
他的话谈得太笼统了。
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,只能使学生\食而不化\,难以理解。
仅凭感性知识或笼统的规则,这一问题是不会得到解决的。
了望台,在该领域提供了一个笼统的看法这个城市的一部分。
专用地图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术语。
我发觉我这篇专栏文章,有的地方太过笼统了,有些一概而论之嫌,您可能并不认同。
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民事抗诉制度,但其规定十分笼统.
她用笼统的口气谢了他的照拂,作为结束.
现行的出版时滞概念过于笼统,不能反映各期刊社稿件处理过程的个性特点。
然而尼克松所以能发迹,不是因为他听了一些笼统的原则就信以为真.
于是她只笼统地谢谢他在火车上的关心作为结束语。
笼统地谈儿童读物是不可能的,因为它们之间都不一样。
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作了笼统性规定。
这样笼统含糊的介词,季眠夏渐渐的懂了其中的原因。
然而,这两种说法常常由于其笼统性而显得偏颇。
山子直不笼统,要求三位姨太太把所有私房钱交出来。
即便偶尔听到一声叫卖,也往往是直不笼统的一句。
[lǒng tǒng]
模糊 [mó hu]
1.不分明;不清楚:字迹~。神志~。认识~。~概念。睡梦中模模糊糊觉得有人敲门。
2.使模糊:不要~了是非界限。
含糊 [hán hu]
1.不明确;不清晰:~其辞。他的话很~,不明白是什么意思。
2.不认真;马虎:这事一点儿也不能~。
3.“不含糊”常用作赞美的话,是“有能耐”或“行”的意思。如:他那手乒乓球可真不含糊。这活儿做得真不含糊。
含混 [hán hùn]
模糊;不明确:~不清。言辞~,令人费解。
混沌 [hùn dùn]
1.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:~初开。
2.形容糊里糊涂、无知无识的样子。
空洞 [kōng dòng]
1.物体内部的窟窿,如铸件里的砂眼、肺结核病人肺部形成的窟窿等。
2.没有内容或内容不切实:~无物。~的说教。
抽象 [chōu xiàng]
1.不具体,太笼统,细节不明确。
2.哲学范畴。指在认识上把事物的规定、属性、关系从复杂的整体中抽取出来的过程和结果。与“具体”相对。
3.一种脱离实际地、孤立片面地观察问题的方法。
4.指撇开事物的非本质属性,而把本质属性抽取出来的过程和方法。与“概括”相对。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。
[lǒng tǒng]
概括 [gài kuò]
1.总括:大家提了不少意见,但~起来就是两条。
2.简单扼要:~地讲讲故事情节。
3.把对一类事物中的某些事物所具有的 共同的本质属性的认识,推广到对整个这一类事物的认识,从而形成关于这一类事物的普遍概念的过程和方法。与“抽象”相对。
具体 [jù tǐ]
1.细节方面很明确的;不抽象的;不笼统的:~化。~计划。深入群众,~地了解情况。事件的经过,他谈得非常~。
2.属性词。特定的:~的人。你担任什么~工作?
3.把理论或原则结合到特定的人或事物上(后面带“到”):贯彻增产节约的方针~到我们这个单位,应该采取下列各种有效措施。
清晰 [qīng xī]
清楚:发音~。~可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