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fù tāng dǎo huǒ]
【解释】:赴:走往;汤:热水;蹈:踩。沸水敢蹚,烈火敢踏。比喻不避艰险,奋勇向前。
【出自】:《荀子·议兵》:“以桀诈尧,譬之若以卵投石,以指挠沸,若赴水火,入焉焦没耳。”晋·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”
【示例】:有三个人,义胆包身,武艺出众,敢~,同死同生。 ◎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十五回
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;比喻奋不顾身
[fù tāng dǎo huǒ]
[fù tāng dǎo huǒ]
[fù tāng dǎo huǒ]
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解放,赴汤蹈火,视死如归。
为了人民的利益,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!
为了祖国的利益,我愿赴汤蹈火。
为了人民的幸福,人民军队赴汤蹈火,万死不辞。
为了人民的利益,赴汤蹈火,也在所不惜。
这人为朋友服务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。
只要是您老交代的事,我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。
我没有为我的朋友赴汤蹈火,你的赞美我不敢当。我关心的主要是我自己。
冲锋陷阵英姿焕发奋不顾身奋勇当先顶天立地昂首阔步赴汤蹈火。
为了你,我可以赴汤蹈火,公爵夫人。亨利勋爵鞠着躬回答。
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,赴汤蹈火,我也在所不辞。
这些年来,为了争取农民的权益,他不惜赴汤蹈火,冒险犯难。
今天的幸福生活,是无数革命先烈赴汤蹈火,流血牺牲换来的,我们一定要珍惜。
只要党和人民需要,我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。
这些人个个都是英雄好汉,赴汤蹈火,何所畏惧?
增量收入是这些公司在多媒体广告销售上赴汤蹈火的唯一理由。
他英勇对敌,不避艰险,赴汤蹈火在所不计。
只要我答应了你,就是赴汤蹈火,我也绝不推辞。
他早已下了赴汤蹈火的决心,要挑战任何艰难险阻。
政治,是讲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,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,为君主生,而赴汤蹈火。
[fù tāng dǎo huǒ]
粉身碎骨 [fěn shēn suì gǔ]
身体粉碎而死。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。
奋不顾身 [fèn bù gù shēn]
奋勇向前,不考虑个人安危。
出生入死 [chū shēng rù sǐ]
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。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,不顾个人安危。
冲锋陷阵 [chōng fēng xiàn zhèn]
陷:攻破,深入。不顾一切,攻入敌人阵地。形容作战勇猛。
两肋插刀 [liǎng lèi chā dāo]
两边肋骨插上刀,表示不怕死。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。
肝脑涂地 [gān nǎo tú dì]
涂地:涂抹在地上。形容惨死。也形容竭尽忠诚,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。
出死入生 [chū sǐ rù shēng]
①从死亡里获救。②犹出生入死。
赴火蹈刃 [fù huǒ dǎo rèn]
犹言赴汤蹈火。比喻不避艰险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 墨子 服役者百八十人,皆可使赴火蹈刃,死不還踵,化之所致也。”
不避汤火 [bù bì tāng huǒ]
指不畏凶险。
赴蹈汤火 [fù dǎo tāng huǒ]
同“ 赴湯蹈火 ”。 三国 魏 嵇康 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禽鹿少見馴育,則服從教制,長而見羈,則狂顧頓纓,赴蹈湯火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懿宗咸通九年》:“丈夫與其自投網羅,爲天下笑,曷若相與戮力同心,赴蹈湯火,豈徒脱禍,兼富貴可求!” 明 张居正 《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》:“臣是顧命大臣,義當以死報國,雖赴蹈湯火,皆所不避。”
探汤蹈火 [tàn tāng dǎo huǒ]
犹言赴汤蹈火。比喻不怕任何艰险。
[fù tāng dǎo huǒ]
贪生怕死 [tān shēng pà sǐ]
贪:舍不得。贪恋生存,畏惧死亡。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。
- 赴汤蹈火
- 火烧眉毛
- 毛骨耸然
- 然荻读书
- 书不尽言
- 言不及义
- 义愤填膺
- 膺箓受图
- 图文并茂
- 茂林修竹
- 竹篮打水
- 水土不服
- 服服贴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