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mù bù shí dīng]
【解释】:连最普通的“丁”字也不认识。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。
【出自】:《旧唐书·张弘靖传》:“今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力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”
【示例】: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~的俗商,或者一个中年官僚,或者一个纨袴子弟,你难产也不反抗? ◎巴金《家》二十五
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
[mù bù shí dīng]
[mù bù shí dīng]
[mù bù shí dīng]
原来目不识丁的他,经过两年学习已经可以读报纸了。
他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人。
爷爷小时候没上过学,目不识丁。
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,而是那些没有学习潜质的人。
现代教育如此普及,还有目不识丁纺人吗?
来到这异国都市,面对满街外文,我变成目不识丁纺人了。
老婆婆目不识丁,但歌仔戏文却可全本地背诵。
别看他目不识丁,说起话来却有板有眼。
我本目不识丁,今天所以会写字,是参加成人补教学来的。
这是甲骨文的\丁\字?啊!我果然是目不识丁了。
对目不识丁的文盲,谈文艺创作,无异于对牛弹琴。
爷爷说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唸过书,目不识丁。
我爷爷没念过书,目不识丁。
他是个放牛娃,目不识丁,文化都是参加八路军后才学的。
几年下来,原来目不识丁的奶奶,如今说话也文里文气了。
目不识丁,婚后不久生了一男一女、男为马占山。
在农村教会的许多信徒虽然目不识丁,对神的渴慕却十分迫切,能够将所有的诗歌背起来。
他是个文盲,目不识丁,你就别为难他了。
由於时局动荡,有些人因为失学而目不识丁。
许多小册子号召读者与他人讨论其中内容,并把这些内容大声朗读给目不识丁的人们听。
[mù bù shí dīng]
一无所知 [yī wú suǒ zhī]
什么也不知道。
一窍不通 [yī qiào bù tōng]
窍:洞,指心窍。没有一窍是贯通的。比喻一点儿也不懂。
不学无术 [bù xué wú shù]
学:学问;术:技能。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。现指没有学问,没有本领。
才疏学浅 [cái shū xué qiǎn]
疏:浅薄。才学不高,学识不深(多用作自谦的话)。
胸无点墨 [xiōng wú diǎn mò]
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。指人没有文化。
不辨菽麦 [bù biàn shū mài]
菽:豆子。分不清哪是豆子,哪是麦子。形容愚笨无知。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。
不识之无 [bù shí zhī wú]
连“之”字、“无”字都不认识。形容人不识字,文化水平很低。
不识一丁 [bù shí yī dīng]
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。
一丁不识 [yī dīng bù shí]
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。
目不识字 [mù bù shí zì]
指一个字也不认得。
[mù bù shí dīng]
博览群书 [bó lǎn qún shū]
博:广泛。广泛地阅读各种书。形容读书很多。
学富五车 [xué fù wǔ chē]
五车:指五车书。形容读书多,学识丰富。
文韬武略 [wén tāo wǔ lüè]
韬:指《六韬》,古代兵书,内容分文、武、龙、虎、豹、犬六韬;略:指《三略》,古代兵书,凡三卷。比喻用兵的谋略。
满腹经纶 [mǎn fù jīng lún]
经纶:整理丝缕,引伸为人的才学、本领。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。
舞文弄墨 [wǔ wén nòng mò]
舞、弄:故意玩弄;文、墨:文笔。故意玩弄文笔。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。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。
著作等身 [zhù zuò děng shēn]
形容著述极多,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。
识文断字 [shí wén duàn zì]
识字。指有一点文化知识。
凿壁偷光 [záo bì tōu guāng]
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。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。
学贯中西 [xué guàn zhōng xī]
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。
如椽大笔 [rú chuán dà bǐ]
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。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,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。
两脚书橱 [liǎng jiǎo shū chú]
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。
着作等身 [zhe zuò děng shēn]
形容著述极多,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。
- 目不识丁
- 丁宁告戒
- 戒奢以俭
- 俭可养廉
- 廉远堂高
- 高情远意
- 意乱如麻
- 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
- 全狮搏兔
- 兔头麞脑
- 脑子生锈